谢燮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2030中国航运发展展望》,对15年后中国航运发展的愿景进行了全面的描述。这是一件宏大的事情,需要很强的前瞻性和一定的胆识。而且,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期,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全新商业模式的推进以及新生事物“快速迭代”的运行模式,对预测15年后航运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总体来看,大部分观点比较认可,但也有些观点笔者不认同,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和争论。
“2030年中国的国际海运总量预计62亿吨,约占全球海运量比例将达到17%”——依此反推,全球海运量将达到365亿吨,这是线性思维的简单外推,完全没有可能。
“2030年中国长江航运需求将达到近38亿吨”——三峡瓶颈约束难以解决,也没有必要解决,长江航运挖潜增长,不会翻番。
“到2030年,民营航运企业数量占比预计可以达到70%以上,运力份额预计可以达到40%以上;大型民营企业将在国内航运业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数量和运力份额科可能会更高。
“预计2030年,战略性物资国货国运比例会有较大提升,“国油国运”比例会达到60%-70%。”——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战略性物资将被重新定义,“国油国运”已不再重要。
“航运企业将实现由“海上承运人”的角色向“全球物流服务商”角色的转变”——物流服务商的概念有点狭窄,供应链服务商也许更靠谱。
“液化天然气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船舶燃料的首选,而生物燃料也会逐步被采用。”——没有可能,可再生能源及相应存储技术替代化石能源,更可能的是太阳能和高储能电池的大规模利用。
“岸电技术会更加广泛的投入使用。”——认同,但岸电的来源是风能和太阳能。
“极地船舶发展前景广阔”——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利用的边际成本趋于零,欧亚大陆桥运输将快速发展,极地船舶没有前途。
“中国LNG船队将会得到迅猛发展,预计在2030年前后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00艘。”——LNG是化石能源最后的苟延残喘,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2030年,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将突破250亿吨大关,实现翻番。”——运输的边际成本趋于零,陆路运输替代部分沿海运输,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翻番没有可能。
“2030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5.05亿标箱,年均增幅维持6%左右,沿海及内河箱量的快速增长为其提供了保障。”——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下,内河运输因为被电站分隔以及速度慢的劣势凸显,可能被陆路运输替代很大一部分运量,快速增长没有可能。
“并形成上海、青岛、香港等3-4个超级集装箱枢纽港。”——物流小型化和即时化将遏制船舶大型化,港口分散化趋势将加强,大型港口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超级集装箱枢纽港也不见得能出现。
“2030年,港口滚装运输业务将成为港口的主要业务之一。”——汽车共享普遍实现,公路运输替代部分海运滚装,滚装运输不会大发展。
“中国理货行业将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认同,而且不会等到15年后。
“在国内外船舶的节能减排趋势下,航运碳基金、碳债券、碳期货得到发展,碳交易与融资和航运碳交易得到发展,个人投资航运碳交易将得到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发展,使得碳的价值不再存在,与碳相关的金融活动不会发展。
“到2030年。将会呈现以港口为单位的大数据中心,数据将采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并有可能在上海、大连、广州、武汉等地建立大数据中心,并相互联通。”——大数据与区域无关,而是由企业主导,所以以港口为单位的大数据中心不存在。
关键词: 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