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十三五”发展目标完成时,我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进程将迈上新台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交通大国;而在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前,建成世界交通强国。这成为交通运输践行“先行官”使命的历史担当和坚定梦想。
纵观古今诸国,“海上马车夫”荷兰、“日不落帝国”英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唐盛世”,交通运输尤其是海运,在大国崛起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海运一方面使人类活动范围和规模空前扩大,另一方面促进了各国对外交流交往,对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助推了交通强国的实现。比如,世界地理结构的特点,决定了80%以上的贸易物资需要靠海运完成。15—17世纪以新航路开辟为代表的海上交通运输的兴起,引发了“世界市场革命”。大航海时代开启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通过大力发展海运相继实现了崛起。因此,西方海权论学者马汉指出,“所有国家的兴衰,其决定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孙中山也认为,“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优胜者其国力常优胜……”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更是将海运业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1年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在此基础上,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海运强国战略提升到国家层面。此外,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吹响了“扬帆世界海运”的号角。值得点赞的是,“十二五”我国海运强国战略迈出坚实步伐,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32.3亿吨、占全球比重超过1/3,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1.6亿载重吨、位居世界第三,有效服务和支撑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
事实表明,海运强国的历史就是交通强国的历史、世界强国的历史。当前,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天然优良港口群的存在,为中国成为海运大国提供了区位优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海运业也存在诸多“短板”:在世界海运总运力中所占份额有待提升;中国海运无法有效满足国内需要;中国造船工业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此外,中国海运还面临国际海事新规则的约束和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精准发力,步步为营,逐一破解。
“十二五”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阶段实现了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为我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成世界交通强国,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普惠、更可持续、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装备技术等硬实力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还要拥有与硬实力相匹配的交通运输软实力,建成成熟的现代行业治理体系、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具有引领性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开放体系和一支与强国地位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海运优势,努力实现交通“强国梦”。当前,作为“交通脊梁”的海运业,必须掌握主动权、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不仅要在发展数量上占领优势,更重要的是提升软实力,从而具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夺得国际话语权,尽快把中国交通人的强国梦变为现实!
关键词: 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