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官方媒体《解放日报》的一则不起眼的新闻,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的背景下却披露了一个重要数据: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90万箱,创下历史最高。
这个纪录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贸易的影响仍在持续的情况下取得的。上海港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环节中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中日、中美、中欧海运航线的重要桥头堡。上海港的运力情况,一直被视为中国国际贸易最重要的晴雨表。
中国外贸的迅速回暖,已不容质疑。而海运的兴盛,一方面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最早得以控制,产能最早得以恢复,成为全球范围内经济运行最重要的供给方;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航空业大衰退,以及“断航”等影响,也使得大量贸易运输需求转向海运。但无论如何,中国在其中的角色,都殊为独特。
繁忙海运
“我们知道上海港的情况,但那不是孤立的,实际上,从5月开始,中国几个主要的港口,行情都非常火爆,我们都觉得像坐过山车,2月份的时候,想不到现在会是这样。”9月29日上午,一位长期在南方某大型国有港口企业工作的业务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他的工作是揽货,直观而言,就是联系客户、货代,为港口承揽业务。他们的收入结构是底薪+提成的方式,会根据承揽到航运业务的数量等指标,发放提成或者奖金。他告诉记者,疫情出现之后,特别是看到全球疫情蔓延之后,他对收入的预期非常悲观。而据记者了解,在5月以前,他和他的同事的收入,确实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这一局面从5月开始改变。“5月开始,业务明显多了,越到后来越多,我们最开始还很奇怪是为什么,但后来和上海港、青岛港的同行交流,发现都是这样,揽货都能揽到手软,发到南美、印度、日本和美国的货都有比较多的增长。”他告诉记者。
他提成收入的增加,在一个月左右的迟滞期过后,开始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中显现。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前八个月出口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贸易顺差超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20%。而这其中,还包含着“触底”的一季度。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一组测算性数据则认为,中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份额有所提高,该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中占据17.2%的份额。在此之前,世贸组织曾经于2019年公布了一组数据,认为中国占全球贸易的市场份额为13%左右。
“2~4月份,全球主要班轮公司停航较多,部分主干航线甚至一度高达40%暂停,欧美自身进口量大幅度减少。伴随全球疫情的持续和美国家庭消费增长,补库存和旺季因素叠加,二季度欧美航线集装箱需求在6月份后出现了明显上升,7~8月份甚至出现部分采购商抢货现象。”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助理、国际航运研究所所长张永锋说。
“到我们港口的主干道路,现在经常堵车,原来我们比较烦这样的拥堵,但现在觉得,这是好事。”前述国有港口的业务人员告诉记者,“堵车越长,我们提成越多。”
这一切,在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叶镇藩总船长看来,中国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他告诉记者:“从年初骤降,到5月份开始恢复,因为疫情影响下,全球其他国家产能恢复慢,而中国最先恢复。这也是疫情发生以来,集装箱班轮航线中,太平洋航线出现爆仓和运价飙涨的原因。”
美线暴增
在这一波海运暴增的行情中,中美航线和运价的上涨格外突出。
中国海关拥有中国最权威的出口统计数据,海关按月发布的数据,实际上就是中国出口以及世界贸易的“心电图”,尤其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之下,以及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份额不断增大的情况下。
数据从6月开始“跳动”,如果以货物目的地为美国——这个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来看,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从6月份开始增加,2020年7月,这一科目下,海运数据同比增长了12.5%,环比则增长了11.2%,8月的数据则更为明显,同比增幅高达19.9%。
而跨太平洋航线中,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东岸和美国西岸的集装箱班轮航线最多。即便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美航线的贸易量实际远大于预期。
记者了解到,上海、盐田、釜山、东京等港口,每天都有几个美东、美西的集装箱班轮开航,这情况并不比疫情之前的班轮少。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班轮公司预测中美贸易量会大幅度下降,减低了运力。再加上目前集装箱运输班轮公司经过前几年的并购、联盟,形成了对运力强有力的控制,造成了运价的大幅度上涨。”叶镇藩认为。
根据知名海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公布的数据,前三大班轮公司总运力占全球市场的46.1%。
货代相比于港口企业的业务人员,似乎更能向前一步直接接触企业,感知外贸形势的冷暖。一家上海港口为主要业务的小型货代公司老板告诉记者,海运量过山车式的增长,与疫情造成的航空断航、航空业大衰退也有一定的关系。
他说:“疫情之前,有专门的货机,但是在航空领域,客货混运也是有不小的业务量的,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开以来,各国都或多或少地采用断航的方式控制疫情,这给航空业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客货混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几乎就停了。”
这位货代老板认为,控制疫情,就是控制人的流动,航空运输尤其是客货混运,就会被“控制人流”的防疫措施影响,航班数削减,从而带来航空货运产能的下降。但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刚性需求却都没有削减,中国的产能最早恢复。“很多客户就转向了海运或者陆路运输,海运综合算下来是最便宜的。”他说。
张永锋表示,北美航线集装箱海运费的快速且持续上涨,背后折射出全球运力布局不同特点的影响程度,14000TEU以上集装箱船主要投放欧洲航线,美东、美西航线由于距离相对较近,运力投放受到一定限制,且可以调整的运力空间也受限,相应地支撑了价格上涨的持续性。
能否延续
相比于海关的统计数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则更为细致地监测集装箱的运输费用,从而能够更直观、快速地折射出出口的情况。这家航运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个月中,从上海到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的集装箱运价,上涨的幅度惊人,已经达到了翻一番的水平,超过3750美元/箱。至于更远的美国东海岸,则已经达到了4200美元/箱。
有很多国际贸易中的细节,能够反映这种微妙的变化。“据我了解,我揽到的很多业务中,实际上是买家承担运费的。因为无论海运还是空运价格,上涨幅度都比较大,如果发货方负责运费,很大利润就被吃掉了,所以,当前供需关系下,就开始出现了买方承担运费的情况。”前述国有港口业务人员向本报记者分析称。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春季)》(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3月以来进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其中,1~2月进出口下降9.5%,3月、4月、5月降幅分别为0.8%、0.7%、4.9%。1~2月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5.8%和2.3%,贸易逆差415.1亿元;3月出口下降3.4%,进口增长2.5%,贸易顺差1393.1亿元;4月出口增长8.1%,进口下降10.2%,贸易顺差3181亿元;5月出口增长1.4%,进口下降12.7%,贸易顺差4427.5亿元,增长58.6%。
这份《报告》是由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具有官方权威性质。
数据的向好是否意味着集装箱运输和运价上涨的态势能够得以持续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多位受访者倾向于认为,从更长周期来看,目前的航运指数只是区间性波动,毕竟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前提并未改变。
张永锋表示,目前受货主补库存接近尾声、旺季因素影响减弱和班轮公司运力投放加速的影响,市场供需结构逐步转变,但后期市场适应这种变化后,还会逐渐趋于理性,运价也会降下来,只是个时间问题。“预计10月份,运量和运价都会降下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