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航客从北海造船获悉,中秋假期,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在做好安全防疫工作的同时,有效安排生产,确保安全、生产两不误。9月11日、12日,北海造船1号坞区21万吨15号船与木屑船1号、2号船,每天组织200余人坚守在生产岗位,顺利完成4个总段吊装、轴系镗孔等重点工作,并组织外检报验项目5项,为轴系复光及出坞节点奠定基础;2号坞区21万吨11号、12号、16号、23号船,每天施工人数500余人,假期共完成23项外检报验,全力推进出坞前剩余工作;FDD100K浮船坞项目,节日期间积极推进空船以及试航前剩余工作,每日施工300余人。内装,脚手架拆除、清理,甲板多余设备吊装等工作有序完成;5500集装箱船项目每日约100余人在分段各工序进行施工。
在青岛聚焦的24条重点产业链中,海洋装备属于七大优势产业链之一。今年7月23日,青岛对外发布《贯彻落实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系统阐明了“海洋15条”适用政策范围、申报条件等内容,对航运服务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领域的政策提出了明确的申报方法和兑现流程。青岛对在本地新建造的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及其核心工艺装置、高技术船舶(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舶、大型豪华邮轮),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
2021年全球船舶市场触底反弹,船舶企业正经历一波造船订单潮。在市场需求、船龄替代和环保公约共同驱动的新景气周期里,作为中国船舶集团超大型矿砂船和大型散货船的骨干建造企业,青岛北海造船目前手持订单41艘,为近十几年来最多的手持订单量,造船生产线平均排期已至2025年。
近日,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9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球新船订单量为188万修正总吨(51艘),其中,中国以102万修正总吨(54%)居首;韩国以76万修正总吨(41%)排名第二。截至8月底,全球在手订单量为1.0276亿修正总吨,中国以4362万修正总吨(42%)居首,韩国以3597万修正总吨(35%)排在其后。
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造船业接单量以54%的市场占有率超过韩国,手持订单量也再次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
造船市场与航运市场密切关联,事实上,这两大市场在2008年之后已沉寂了10余年。疫情打破了全球供应链平衡,2020年年中以来,国际运价持续飙涨,带动造船业市场需求短暂提升。
2022年上半年,造船市场又有新变化。2022年以来,全球新造船各船型订单无论在接单总量还是订单总额上,较2021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青岛北海造船副总经理杨树振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钢材等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航运指数持续下行波动,市场需求层面,海运运力供需错配逐步改善,国际运价回归理性等,导致船东造船下单观望情绪升高,市场订单处于收缩状态。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全球累计新船订单量为2768万修正总吨,同比减少30%。中国和韩国分别拿下其中的1235万修正总吨(475艘)和1192万修正总吨(216艘),各占45%和43%的份额。
德邦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倪正洋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行业已迎来新一轮大周期。复盘船舶制造发展史,每百年可分为四个周期,每轮周期大概在20年至30年之间,此轮船价已经连续上涨了21个月。
据了解,上一轮造船周期中,1996-2011年为交付高峰,按照20-25年产能替换周期,将于2021-2035年进入替代高峰,旧船舶的替换需求逐季上行。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服务海洋强国建设,青岛正在“引领”上寻求更多突破。今年上半年,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37.1%。青岛港口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1247万标准箱、32791万吨,分别增长7%和2.8%,分别占全国的8.8%、4.3%。
建设海洋强市,是青岛充分把握海洋特色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的不二之选。更好融入海洋强国战略,更快推动海洋强市建设,青岛正阔步前行。
参考来源:北海造船、证券日报、青岛日报、国际船舶网
关键词: